020-34712629

全国咨询热线

020-34712629
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动态

曾为科学变身临床的“试验品”

"体外反搏之父"郑振声

郑振声,从医执教50余年,利用极为简陋的实验条件为起点,建立了医学与工程学结合的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制出应用于临床的"体外反搏装置"治疗冠心病,让不少病患者有了更经济实惠的治疗方式。他带领团队研制的"体外反搏装置"获得了10多项的专利成果,并成功地走出国门,在世界多个国家推广使用,郑振声也因此被誉为"体外反搏之父"。

 

名词解释:体外反搏

所谓体外反搏,是指利用血流动力学原理对身体及血管进行外部加压,在心脏的舒张期把肢体血液驱回心脏,增加心脏舒张期灌注,通过改善心脏和脑的血液循环,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就是生命力

"好点子的身价是没有上限的。点子是所有财富的起点。"(拿破仑·希尔语)创造发明不只

是为了追求特立独行的个人智慧,更在于能够给这个世界创造更多的价值。"面谱"版汇聚的这一群人,或许他们不是载入史册的发明伟人,但是他们的创意与智慧渗透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之中,为我们带来方便与实惠。

 

成功研制中国

第一代体外反搏装置

今年已85岁的郑振声仍保持着每天只睡6个小时的习惯,这是他年轻时养成的习惯,60年来几乎雷打不变,郑振声告诉记者,这个习惯为他嬴得了不少学习与工作的时间。郑振声身上有着中国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创业的牛马精神,他年少时饱受战乱之苦,日军侵华期间举家避难广西,小小年纪就曾体会过七天七夜吃不上东西的困舌生活,这让他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上世纪60年代末,郑振声收治了一例病情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当天病人反复出现心脏停跳,郑振声就靠一个简易心电示波器连续监测着,一看到心脏出现室颤或停跳就给病人作人工胸外按压。由于病情危急,郑振声和同事都认为病人急需放置心脏起搏器,但当时缺乏现成的起搏器,郑振声和同事反复试验,利用简单的电子元件自行设计组装了一个心脏起搏器,让患者长期体外携带,后来病人一直存活了9年,这是华南地区制造的首例安装起搏器。

之后,郑振声开始主持这项研究工作,当时正值心肌梗死的多发季节,病人很多,郑振声经常守在病人床边随时应急,这期间他们接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率明显下降,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许。随着病人的增加,郑振声逐渐感到力不从心,这期间他一直在思量,能不能发明一种"机械辅助循环装置",用机械、电子的手段去抢救危重的病人呢?

说做就做,20世纪70年代,郑振声和同事们利用防空洞成立了第一间简陋的实验室,在那里他们做了大量的动物实验探索体外反搏原理,前后花费了几年时间,终于研制出了第一代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装置,1975年,郑振声采用这台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装置成功抢救了一例濒临死亡的冠心病人。第一代反搏装置虽然已经投入使用,但郑振声认为这是一种创伤性的方法,使用起来存在风险和不便,他觉得应该寻找一种无创伤性的体外反搏装置。他带领团队经过反复试验,研制出了全新的四肢序贯式体外反搏器,患者只需在四肢绑上气囊就可使用,既方便又安全。

 

一次体外反搏的治疗收费不到100元

郑振声几十年来一心扑在体外反搏的研究上,他和团队不断精益求精,光是这体外反搏装置,就获得了十几项国家专利。20世纪80年代,郑振声继续在原来装置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取消上肢气囊,增加羁部气囊,形成下肢由远及近的序贯加压模式,称为增强型体外反搏,郑振声告诉记者,新型的装置让许多患者实现无创伤性地治疗,很多病人在第一次做体外反搏治疗时就酣然入睡了。

1985年12月,中国专利局首批专利授权,郑振声等人研制的微机化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这是广东省获得授权的首件专利,这项技术一度在我国推广到了4000多家医院。上个世纪90年代,因其疗效明显,费用低廉,郑振声团队研制的体外反搏装置获得了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使用。郑振声告诉记者,冠心病介入、搭桥手术动辄要10多万元,而一次体外反搏的治疗收费不到100元,这对于一些冠心病患者来说无疑是福音。

在学生眼里,郑振声做实验时非常专注。一次,郑振声根据体外反搏的原理和临床应用经验,提出了体外反搏加尿激酶溶栓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案,但有人担心会引起一些并发症持反对意见。为了证明方法的安全性,打消大家的担忧,郑振声将自己绑在反搏床上,让护士将溶栓药物注射到自己体内,亲自检测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变化。他的行为震惊了整个科室人员,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触动,实验证明了郑振声提出的方案是可行的,他的这套治疗方案也逐渐进入临床,为千千万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实验猪待遇可不低"

与动物打交道,对于郑振声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脏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严重时会危及人的生命,1999年,郑振声决定花大力气在动物身上建立脉粥样硬化模型、进行慢性体外反搏实验,他和同事决定找来60头猪进行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实验。郑振声的妻子梁纪告诉记者,那时期,郑振声一心扑在实验上,几乎从早到晚都待在实验室里,家里的很多事都顾不上料理。

提到做实验的过程,郑振声笑称,实验猪待遇可不低,每天都是吃好喝好,他们坚持饲养高胆固醇的饲料,光是喂养高胆固醇膳食和买麻醉药,每头猪就要15000元左右,加起来了一共花了近100万元。这样经过60多天的强化饲养之后,猪的体重达到了50多公斤,并开始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前期症状。他们开始将猪分两组,一组做体外反搏实验,一组继续饲养作参照。

实验最困难的莫过于上实验台做体外反搏时,猪不会乖乖听指挥自己爬上实验台, 得把它们绑在反搏治疗台上,还要为猪设计专门的反搏服、反搏囊套、反搏专用床等工具。郑振声告诉记者,每隔两天,课题组都会用车把猪运到实验楼,这时候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如临大敌,每次都要出动十几人严阵以待,有一段时间实验楼总是传出猪的叫声,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虽然实验艰难,但他们通过几个月的数据观察,证实了用体外反搏的方式可以明显地改善人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病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与形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让体外反搏疗法正式纳入了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指南。

 

"两只狗"的合作故事

熟悉郑振声的人都知道,他的办公桌面玻璃板下面有一组漫画:两只被一条绳子拴在一起的狗,两侧分别放着一盘食物,两只狗各奔东西,都想去猎取自己的食物,但都不能达到目的,因为绳子的长度不足以满足两只狗同时吃到食物,最后它们达成一致, 让第一只狗先吃,然后再让另一只狗吃,结果是两只狗都皆大欢喜。郑振声认为这就是合作的要义,合作就是谦让与双赢,就是现在时髦的"team"精神。每当有人盛赞他在体外反搏领域的卓越贡献时,郑振声总是谦逊地说:"我只是一个设计者和组织者,功劳确实是大家的!"

从医执教五十余年,郑振声大部分时间都倾注在体外反搏的研究上,他常常讲,人一生能做好一件大事,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尽管已经退休10多年,但郑振声始终没有停止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至今仍在关注体外反搏装置的推广、研究动态,还时常在本子上将重要信息记录下来。近日令他高兴的一件事是,他研制的体外反搏治疗仪在原本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前移后,可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在未来有望进入社区服务基层百姓。有人问郑振声:"你如此拼命地执着研究体外反搏技术几十年,万一到最后失败了你会怎么样?"郑振声称:"我倾其一生做这事不为名利,因此不会因为失败而灰心,我只是在尽力做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而已。"


图片2.png 


TOP